還記得前幾天綠球在象山步道拍到一隻頗大的「蛾」,但始終查不出它的身分!也翻遍家裡的昆蟲圖鑑,但仍然無法確認它的名稱! 「毒蛾科(Lymantriidae)」,全世界約有2500種,而台灣已知有21屬104種。毒蛾體型大多為中至大型,身體比較肥胖,翅面寬大,少部份種類的雌蟲翅膀退化而無飛行能力。體色以灰、褐、黃、白四種色系最多。複眼發達,而無單眼。成蟲不需攝食,口器退化而無功能。觸角雙櫛齒狀或羽毛狀,雄蛾大多比雌蛾發達。各腳上的「腿毛」不少,休息時,會把前腳向身體前方伸出。 毒蛾大多數都在夜間活動,具趨光性,只有少部份會在白天出現。部份種類雌雄個體差異很大,就好像是完全不同的種類。雌蟲腹部末端常具有長毛束,在產卵之後,雌蟲會將長毛沾黏在卵粒上。 部份毒蛾成蟲的鱗片帶有毒性,會使我們的皮膚產生過敏反應,甚至發炎。而毒蛾幼蟲身體上的長毛更是碰不得。牠們身上長有許多中空的長毛,這些長毛的基部和毒腺相連,如果長毛被碰斷,毒液就會從中空的長毛中流出,使接觸的人皮膚和眼睛紅腫灼熱、又癢又痛,這就是為什麼牠們會被叫做「毒蛾」的原因喔!
經過數天之後,終於在一個生態攝影論壇問到正確答案,原來它屬於「麟翅目/毒蛾科」,正確名稱是「Lymantria mathura Moore 櫟毒蛾 / 波斑毒蛾」。
天啊!「毒蛾」!!有沒有搞錯?!
還好,綠球那天沒有去摸它,而且綠球還解救了兩位差點摸到它的遊客,因為這隻毒蛾就停留在步道兩旁的扶手外側,很容易會被遊客誤觸。
綠球那天發現它時,就覺得它長得頗特別,頭上似乎披著長長的毛衣,阿如還說它很像來自蒙古的古代戰士!仔細瞧瞧~還頗像的~
既然知道它是「毒蛾科(Lymantriidae)」,當然更要了解它的特徵及相關細節:
瞧瞧~綠球拍到的這隻「櫟毒蛾」也是把前腳向身體前方伸出,而且「腿毛」還真的不少喔!
因此,下次遇到毒蛾時,請記得遠離他一些,千萬別太好奇用手觸摸它,以免引起皮膚過敏反應!萬一不小心又把毒液沾到眼睛,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導致眼睛紅腫灼熱、又癢又痛!
- Oct 24 Wed 2007 15:04
[生態].原來是來自蒙古的長毛勇士~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